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25日 星期一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心靈補給 > 佛學講座> 慧開法師南非校園講座 以佛教觀點探討存在主義治療

佛學講座

字級

慧開法師南非校園講座 以佛教觀點探討存在主義治療

【人間社 覺開 南非報導】 2024-10-05
佛光山南華大學宗教所/生死學系專任教授慧開法師,受邀於10月4日在南非西北大學范德畢爾帕克校區(Vanderbijlpark Campus),為心理學系的學生進行了一場客座講座,受到心理學系主任莎奈.特尼斯博士(Dr. Shanae Theunissen)、教職員和榮譽學位學生的熱烈歡迎。學生們看到真正的僧人出現在他們面前,感到非常興奮。

這場講座同時也透過線上直播的方式,讓來自西北大學主校區波切夫斯特魯姆校區(Potchefstroom)和馬希肯校區(Mahikeng)的學生和教職員參與,總共約有60人參加。慧開法師應邀為學生們補充當前的心理輔導課程,主題為「探索和發展生命的意義—存在主義治療(Logotherapy)」。

在講座中,慧開法師強調了使用同理心的心理學方法來輔助邏輯的教學,並指出,教師在教導學生時需要具備生命的意義和情感投入,如慈悲心、愛語、利益他人的行動及合作,才能幫助學生茁壯成長。

慧開法師還分享人類在不同生命階段的需求,如童年、學習階段、職業階段、病患及臨終階段。他將這些生命週期與維克多.弗蘭克(Vikor Frankl)的存在主義治療理論結合起來,討論人在尋找生命意義與療癒過程中的追尋。根據弗蘭克的理論,人在存在主義治療中需要超越自我,追尋更高的意義,並且需要發現創造性價值、體驗性價值和態度性價值的方法,即使在最痛苦的情況下,生命也有其意義。這樣,人們即便在失去親人後,也能找到繼續生活的意義。

存在主義治療的理論與佛教中的生死觀相結合,講座中討論了佛教的基本教義,如四聖諦和四劫,並強調在治療時應該用心理學的角度來理解「果有其因」,而不是僅從邏輯思維的「因致果」來看,這樣能使人們在追求療癒和解脫苦難時更容易理解。

在問答環節中,學生和教職員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提出了許多與弗蘭克的存在主義治療,如何幫助找到自我意義以及如何幫助臨終者接受死亡的問題。還有一些人對佛教和基督教中的地獄觀及死後投胎轉生的過程非常感興趣。慧開法師耐心地回答了所有提問,並從佛教的角度幫助大家理解問題。

講座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莎奈.特尼斯博士和慧開法師交換結緣品,雙方對此次講座成功舉行表示感謝。在隨後的茶會中,更多的學生向慧開法師請教問題,並拍照留念。這場講座也為慧開法師在南非的大學巡迴講學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12345678910第1 / 202頁
追蹤我們